找到相关内容662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大意 ─ 初心

    未安道谛令安道谛。未证灭谛令证灭谛。’  所以缨络经云:‘苦谛还没有度脱的,令他度脱苦谛;集谛还没有解脱的,令他解脱集谛;道谛还没有安的,令他安道谛;灭谛还没有证得,令他证得  灭谛。’  而此四法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774458.html
  • 生死流转图

    右上方K图代表四圣谛中的道谛,有很多修行人驾着祥云走向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宏伟宫殿。   J图代表灭谛,画着释迦牟尼佛用右手指着日、月,表示离苦得乐的灭谛清净。   想不到一幅画能表达这么深刻的佛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3980535.html
  • 佛祖的故事

    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苦谛有八种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(与不喜欢的人或事相会)、爱别离(与喜欢的人或事相分离)、求不得(得不到所渴望的东西)、五盛阴(充满各种身心痛苦)。总之,世俗一切本性皆苦,可谓苦海无边。集谛:又叫习谛,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痛苦的因或根据,即佛教常说的“业”与“惑”,表现为对欲望、欢乐、生存、权力的追求。   灭谛:即“解脱”或“涅槃”,断灭了苦根,达到最高理想境界。亦即世俗所称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993560.html
  • 修行人不可修人天福

    烦恼为众苦之因,是集谛。上二为世间因果。戒定慧等道品,对治贪嗔痴等烦恼,为道谛,是出世因;灭尽世间生死,为灭谛,是出世果。知苦、断集、慕灭、修道,能出三界,证阿罗汉);天以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法为界;人...

    佚名

    |出离心|修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811034459.html
  • 对毁经像者 应生悲悯心代其忏悔

      而且,三宝本性空寂,并没有真实自性,《金刚经》中云: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究竟的三宝,不管是佛宝还是法宝,都是灭谛所摄的无为法,根本不会受到任何损害。既然没有损害,为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

    |三宝|毁谤|嗔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7285911148.html
  • 佛陀的根本教义

    生死的苦因。要想不受苦果,唯有先从明白苦因著手,进而不造苦因,便可不受苦果了。  另注:苦灭谛  灭苦的真理,称为苦灭谛,必须拾弃欲望,断除欲望,离开欲望,不使欲望有其残存的余地;破除了一切的欲望之后...独特处,也是佛教的中心思想的中心。佛陀即以此因缘与因果,宣说了集谛和灭谛。为了灭苦的方法,便说了八正道,八正道乃是最平易近人的修行方法,也是最能适合人们接受的中庸之道。  当然,初初接触到佛法的人,可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1338945.html
  • 漫长的精神历程

    其仍处于“因位道谛”的范围,还不属“果位灭谛”——涅槃的范围。但已经接近灭谛了。觉是智慧和明了,佛的本意就是一个觉字,可见觉在佛教智慧中的地位。七觉支就是七种觉悟,分别是念觉、择法觉、精进觉、喜觉、轻...心物皆寂的境界,这里,与灭谛的涅槃已相隔不远了。  三十七道品是道谛的核心部分,在佛教大乘瑜伽唯识学内,又把道谛分成“资粮道”到“究竟道”五大阶段。  第一阶段的资粮道,如《瑜伽师地论》所说:  若自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439357.html
  • 破成实思想

    ,有十六卷,二百0二品,依四圣谛理造论,分为五类:第一发聚,就是总论;第二苦聚,专门说苦谛;第三集聚,专讲苦的原因;第四灭聚,专讲灭苦以后的灭谛;第五道聚,专讲如何灭苦的道谛。“成”是能成之文,“实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4654685.html
  • 《现观庄严论》之名义

    现观,是三乘圣人各自修道谛所证的究竟灭谛涅槃果位智德,故名究竟现观。但声闻现观和独觉现观,与菩萨的大乘现观,有其根本不同的区别,因为菩萨为教化声闻独觉种姓者,必须了知声闻独觉现观,不是取证二乘现观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4359427.html
  • 金融危机与佛教智慧

    “贪、嗔 、痴”所导致的业报轮回。灭谛是告诉人们,人生的价值在于超越生死轮回,即在于奉献,而不在于获取;在于追求世间的大众安康,而不在于获得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。道谛告诉人们,“八正道”或“戒、定...

    何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865415.html